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唠叨 用户 搜索 同城 我的社区 少儿英语培训问答 视频 投票 活动 课程

浅谈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2018-09-28 11:10:22
0
821

  浅谈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内容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深入理解支撑语言的文化,只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世界,就会对迥异于母语的文化有一种好奇、甚至热爱。只有理解这种差异,才会让学生对语言有超越功利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矫正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的英语教学。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而是必须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差异。我们的学生经过十二年时间英语学习,除了在考试中应试技巧的日益成熟之外,对这门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认为了解文化对学习语言,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此往往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结果是我们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实用主义,学生对英语缺乏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兴趣。一旦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英语学习的结束。

  如何才能让学生基于对文化的热爱而产生对语言的兴趣?

  一.首先要学生了解学习语言必须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世界。只有对不同于母语世界的文化有一种好奇,进而热爱这种文化,才会对语言有超越功利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盎格鲁撒克逊的地方性语言,走向世界,遍及全球,固然与其母国的经济强大息息相关。英国在近代首先占得先机,完成工业革命、称霸世界、殖民全球,之后美国接力,成为当今世界唯一霸主,从而让英语成为国际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英语孕育了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的文化与思想。西方后来居上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启蒙运动承前启后,最终结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而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是文化。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访英之际盛赞英国文化,有人在微博上晒出了一长串光辉灿烂的名字,都是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如乔叟、莎士比亚、洛克、休谟、培根、济慈、霍布斯、亚当·斯密、密尔、弥尔顿、狄更斯、兰姆、王尔德、梅因、边沁、阿克顿、汤因比、柯南道尔、奥威尔、斯坦因、丘吉尔、以赛亚·伯林等等。这些人塑造了英语文化,也影响了今天的世界。语言是用来表达世界和自我的。正是这些文化精英在不断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我们生存的物理世界时也不断的丰富英语的表现力,让语言的边界抵达世界的边界。语言的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的扩大。

  我在给学生讲,一种语言能孕育出如此众多的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大作家、大思想家。就知道这种语言的伟大了。不要说其他人,单单一个莎士比亚,就足以是这种见出这种语言的丰富与伟大了。如果学生有这样广阔的文化视野,就会热爱这种文化,进而产生了解文化的欲望,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学习语言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因此学习英语,一定要深入理解支撑语言的文化世界,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学习语言的意义。学习语言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而是更深刻的学习其背后的文化。不是像今天这样,漫长的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语言学习仅仅成为技巧的练习。语言学习急功近利,就难以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从文化差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和正视文化差异。更重要的要有意识的强化与母语的对比。

  在差异中感受和理解英语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该语言和母语的文化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每一篇文章,在和母语比较翻译中,就会体味到一种有趣的不同。由这种对文化差异的兴趣不断的引导学生走向语言本身的兴趣。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再比如,汉语中的“上哪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用这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它们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这是一种有趣的差异。其背后恰恰是文化的不同。在课堂上可以由此稍微延伸,触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富有趣味的。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我们知道在英汉翻译中,几乎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与对象。一个单词对应的母语词语,并不是严丝合缝,而是有重叠、有交集、有错位、有冲突。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生长在其文化母体上,而且每一个词语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词语诞生之后,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的发展,其意义有不断丰富的过程。表达同样概念和对象的词语,其内在的丰富性并不一样。甚至凿枘不合时,需要削足适履。两种语言的交流就是两种有差异的文化的碰撞、交汇。对这种语言背后文化差异的仔细玩味,就会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语言本身。

  如"peasant"一词,是"农民"之义,但外国人眼里不是"农民"之意。英语中的 peasant 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纬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丝毫无贬义。

  再如,politician 和statesman这两个英语词。Politician是"政治家"吗?反过来说,汉语中的"政治家"这个词应该怎样译成英语呢?有些略指英语的学生译作politician,这是不合适的。Politician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引起别人的蔑视。它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义。指一个人做事和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译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当中都很贴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知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这种差异就会让学生理解词语背后文化历史的内在丰富性。让学生树立了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的观念,从而对语言的学习能超越过分的功利色彩,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有了对学习语言的兴趣。

评论